西南交大教授制备新型仿生超强自粘附石墨烯导电水凝胶
西南交通大学鲁雄教授课题组针对水凝胶高强度与细胞亲和性难以兼具的难题,基于仿贻贝机理,研发了集合力学性能、导电性、自粘附、自修复性能和生物相容性为一体的新型石墨烯导电水凝胶。借鉴天然仿贻贝材料的自粘附性,并结合石墨烯纳米增强,首次成功制备了一种具有良好细胞亲和性、组织粘附性的高强度导电水凝胶。该水凝胶中的聚多巴胺组分具有与贻贝分泌的粘附蛋白类似的化学组分,从而赋予水凝胶广泛的粘附性以及细胞亲和性。
另外,水凝胶中的氧化石墨烯(GO)在多巴胺形成聚多巴胺过程中被半还原形成导电石墨烯与氧化石墨烯的复合物(pGO),pGO在水凝胶中既充当导电成分,又扮演纳米增强剂的角色,因此在赋予水凝胶优良导电性的同时也提高了水凝胶的力学性能,使其具有超高的拉伸性能......(来源:MaterialsViews、江南石墨烯研究院)
石墨烯里程碑产品问世!德国科学家制备出石墨烯OLED电极!
近期,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系统电子器件课题组、德累斯顿的电子束激光技术FEP项目组联合工业界的合作伙伴,首次成功制备了OLED石墨烯电极。该电极中心面积为2cm×1cm。“这是研究史上的新突破,也是理想材料的集成”,FEP项目领导者Beatrice Beyer博士说道。该项目在EU基金“Gladiator”资助下发展并得以优化,同时得到了工业界和研究界的支撑......(来源:烯碳资讯)
石墨烯又一黑科技,或颠覆数字电路工作方式
来自美国海军实验室(NRL)的一个团队,近期做了一次实验,他们把一层石墨烯放到了几层镍和铁的中间。这种层叠结构,首次实现了常温下可过滤电子自旋的薄膜类结点。这项结果可能对于下一代磁阻式随机访问存储器(MRAM)的研发有着巨大帮助。MRAM的原理就是利用自旋极化后的脉冲,将存储位的磁信息从0翻转到1,亦可反向翻转......(来源:雷锋网)
全石墨烯正极结构设计:更可靠的高性能锂硫电池!
近期,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先进炭材料研究部利用石墨烯材料衍生物众多、性能多样化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全石墨烯锂硫电池正极结构设计。在该结构中,高孔容石墨烯作为硫的担载体,其孔容量高达3.51 cm3g-1,可实现80 wt%的负载量;高导电石墨烯作为集流体,相比传统的金属集流体,其轻质的特点有助于提升电池整体的能量密度;部分氧化石墨烯作为吸附层,其含氧官能团与多硫化物的化学键合作用可有效防止多硫化物向负极的迁移。
该全石墨烯正极具有高达5 mg cm-2的面密度,其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1500 mAh g-1,对应于7.5 mAh cm-2的面容量。在经过400次循环后,仍能保持841 mAh g-1的比容量,表现了优异的循环稳定性。通过三种石墨烯的协同作用,该全石墨烯正极实现了更可靠的高性能锂硫电池,表现出良好的实用化前景。该工作近期发表于ACS Nano......(来源:X-MOL资讯)
高强度、高断裂伸长率石墨烯基碳纤维
北京化工研究院塑料加工中心团队开发的高强度、高断裂伸长率石墨烯基碳纤维很好的弥补了上述缺憾。根据研究,石墨烯纤维的力学强度主要受其内部缺陷的分布、大小、位置所控制;另一方面,其断裂机制可用“拉伸-剪切”模型进行描述,即石墨烯纤维断裂主要由其内部石墨烯片层的相对滑动引起。
利用目前技术所制备的石墨烯纤维在其内部存在大量缺陷,且石墨烯片层间仅存在微弱的范德华力,因此难以达到较高力学性能。北京化工研究院科研团队改进了原有制备方法,在氧化石墨烯纤维中添加酚醛树脂并高温碳化使其转化成无定形碳,新生成的无定形碳位于石墨烯片层之间,可以弥补纤维内部部分缺陷并使纤维致密化,从而增强纤维拉伸强度......(来源:X-MOL资讯)
目标300亿,青岛石墨烯科技创新中心正式获批筹建
近日,青岛市科技局发布信息,青岛市石墨烯科技创新中心正式获批筹建,这是青岛市获批筹建的首批科技创新中心。该创新中心计划到2020年,突破共性关键技术50项,新增专利500项,转化科研成果200个,培育年产值过亿元企业3-5家,全市石墨烯产业规模达到300亿......(来源:青岛市科技局、烯碳资讯)